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质量安全监督与生产许可证监管
现将2022年第4批市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情况通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对机械及安防、电工及材料、电子电器、日用及纺织品、轻工产品、建筑和装饰装修材料6大类27种产品质量进行了监督抽查。共抽查产品704批次,不合格25批次,平均问题发现率为3.55%。其中,在生产企业抽样98批次,不合格2批次,平均问题发现率为2.04%;在市场实体店购样543批次,不合格17批次,平均问题发现率为3.13%;在电商平台购样63批次,不合格6批次,平均问题发现率为9.52%。
二、结果分析
(一)机械及安防。抽查液化石油气、车用压缩天然气、油墨(VOCS)、成品油4种产品234批次,不合格1批次,平均问题发现率0.43%。
1.液化石油气。抽查产品25批次,未发现不合格产品。
2.车用压缩天然气。抽查产品5批次,未发现不合格产品。
3.油墨(VOCs)。抽查产品4批次,未发现不合格产品。
4.成品油。抽查产品200批次,不合格1批次,问题发现率为0.5%。不合格项目为:1批次硫含量不合格。
(二)电工及材料
1.继电保护测控装置。抽查产品20批次,未发现不合格产品。
(三)电子电器。抽查电风扇、空调扇、灭蚊器、智能门锁3种产品50批次,不合格3批次,平均问题发现率为6%。
1.电风扇、空调扇。抽查产品20批次,未发现不合格产品。
2.灭蚊器。抽查产品20批次,不合格3批次,问题发现率15%。不合格项目为:3批次电源连接和外部软线不合格。
3.智能门锁。抽查产品10批次,未发现不合格产品。
(四)日用及纺织品。抽查旅行箱包、旅游鞋、瑜伽服、速干衣、作业本、彩泥、书包、背提包7种产品105批次,不合格9批次,平均问题发现率为8.57%。
1.旅行箱包。抽查产品20批次,不合格2批次,问题发现率10%。不合格项目为:2批次振荡冲击性能不合格。
2.旅游鞋。抽查产品15批次,不合格2批次,问题发现率为13.3%。不合格项目为:2批次外底耐磨性能不合格。
3.瑜伽服、速干衣。抽查产品20批次,不合格1批次,问题发现率为5%。不合格项目为:1批次纤维含量不合格。
4.作业本。抽查产品20批次,不合格1批次,问题发现率为5%。不合格项目为:1批次危险锐利尖端不合格。
5.彩泥。抽查产品10批次,未发现不合格产品。
6.书包。抽查产品10批次,不合格2批次,问题发现率为20%。不合格项目为:2批次物理机械性能-振荡冲击性能不合格。
7.背提包。抽查产品10批次,不合格1批次,问题发现率为10%。不合格项目为:1批次物理机械性能-振荡冲击性能不合格。
(五)轻工产品。抽查纸尿裤、电动自行车、配装眼镜、老视成镜、活性炭5种产品90批次,不合格3批次,平均问题发现率为3.33%。
1.纸尿裤。抽查产品10批次,未发现不合格产品。
2.电动自行车。抽查产品20批次,未发现不合格产品。
3.配装眼镜。抽查产品20批次,不合格1批次,问题发现率为5%。不合格项目为:1批次光学中心单侧水平偏差不合格。
4.老视成镜。抽查产品20批次,不合格2批次,问题发现率为10%。不合格项目为:1批次光学中心垂直互差不合格、1批次光学中心单侧水平偏差不合格。
5.活性炭。抽查产品20批次,未发现不合格产品。
(六)建筑和装饰装修材料。玻璃、防水涂料、涂料(VOCs)、淋浴用花洒、陶瓷坐便器、不锈钢水槽、装配式建筑材料7种产品205批次,不合格9批次,平均问题发现率为4.39%。
1.玻璃。抽查产品10批次,不合格1批次,问题发现率10%。不合格项目为:1批次厚度不合格。
2.防水涂料。抽查产品25批次,不合格2批次,问题发现率8%。不合格项目为:2批次固体含量不合格、1批次不透水性(0.3MPa,30min)不合格。
3.涂料(VOCs)。抽查产品100批次,不合格1批次,问题发现率为1%。不合格项目为:1批次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含量不合格。
4.淋浴用花洒。抽查产品20批次,不合格2批次,问题发现率10%。不合格项目为:2批次手持式花洒防虹吸性能不合格、1批次管螺纹精度不合格、1批次整体抗拉性能不合格。
5.陶瓷坐便器。抽查产品20批次,不合格2批次,问题发现率10%。不合格项目为:2批次洗净功能不合格、1批次便器用水量不合格、1批次安全水位不合格、1批次坐便器水效等级不合格、1批次坐便器水效限定值不合格。
6.不锈钢水槽。抽查产品20批次,不合格1批次,问题发现率为5%。不合格项目为:1批次水槽防结露涂层不合格。
7.装配式建筑材料。抽查产品10批次,未发现不合格。
三、工作要求
针对市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发现的问题,各区市场监管局要按照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市场监管总局18号令)、省市场监管局《关于加强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测后处理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苏市监函〔2019〕118号)及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等要求,认真做好后处理工作,形成“闭环”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