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确定自己所处的特定空间而留下的文化记忆和独特创造。6月6日,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我市已有120个老地名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现了地名非遗的“情感性保护”到“制度性保护”的实践转向。
近日,国务院公布了新修订的《地名管理条例》,其中第四章第二十四条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并将符合条件的地名文化遗产依法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围。”
早在10年前,我市就提出要推动将南京老地名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并为此采取了系列工作措施。比如,组织基层对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体现历史文脉的地名进行普查,做好收集、记录、统计等工作,并组织专家按照评价体系进行初评遴选,提出候选名单。同时,对市民“海选”和专家评审出的老地名进行考证,在收集资料、甄别真伪的基础上,按老地名的类别、位置、名称来历、含义变化、今日简况等撰写释文,力求做到史实无误、文字优美、引人入胜。
最终,七家湾、幕府山、乌衣巷、朱雀桥等南京100个老地名,由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制定的《365bet赌城投注_365手机app_365bet365娱乐地名管理条例》纳入365bet赌城投注_365手机app_365bet365娱乐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名。
城市老地名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在全国开了先河。此后,在100条非遗地名的基础上,按民政部关于开展千年古镇论证的要求,有关专家考证了南京有20个镇为千年古镇,撰写了释文,并将其列入扩展为非遗地名,使南京非遗地名增加为120条。
老地名是南京的文化“名片”,也是南京人的骄傲。据悉,地名的保护主要在于保证使用,对非遗地名中的现用名依法不得随意改名,对曾用名动员社会单位重新启用。保护宣传方式主要有:立碑、讲课、布展、建标、科普、书画、摄影等。
记者了解到,365bet赌城投注_365手机app_365bet365娱乐老地名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引来更多学者研究地名、出版书籍,《故都印记》《南京地名掌故》《南京名号》《中国·南京地名的非遗保护》《南京非遗地名书画作品集》先后出版,深度介绍地名文化,扩大了非遗地名文化的影响,起到了活跃公共文化的作用,影响了城市许多建设单位请专家、起好名、留纪念,促进了良好的地名文化氛围的形成。
相关信息
- ·市政协委员江楠:让非遗更好融入南京文旅产业发展(2022-04-10)
- ·我市积极探索非遗保护新路径 让非遗在当代生活中“活”起来(2022-01-10)
- ·南京网友(2021-11-29)
- ·传统文化(2021-09-10)
- ·天边墨竹·藏式生活馆落户我市(2021-06-13)
- ·首届“格桑花开南京墨竹周”8日开幕 南京24年对口支援 助墨竹工卡脱贫“摘帽”(2019-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