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刚过,从中央到地方,一场“稳经济”保卫战吹响冲锋号。
1月28日,春节后首个工作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亮出多项稳经济举措。会议提出,乘势推动消费加快恢复成为经济主拉动力,促进汽车等大宗消费政策全面落地,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做好保交楼工作。
1月29日,上海市政府正式发布《上海市提信心扩需求稳增长促发展行动方案》,推出十项行动32条政策措施。其中一项重要举措是,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落实临港新片区、5个新城人才住房支持政策,满足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半个月来已有包括云南、内蒙古、江苏、辽宁、广东等在内的多个省市发布了稳经济发展相关措施,其中有一条皆重点指向支持合理住房消费。
在多数业内人士看来,明确支持和提振住房消费,意味着包括提供信贷支持、降低税费、发放购房补贴等在内的各地需求端政策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大。
直接利好是,关系购房成本的房贷利率迎来又一波“降价潮”。1月29日,郑州部分银行将首套房贷利率降至3.8%,较之前下降0.3个百分点。作为省会城市,郑州打响了春节后降房贷第一枪。
多地开启住房消费
目前,31个省区市2023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均已出炉。其中,21个地区将2023年GDP增速目标设置在5.5%以上,如海南设为9.5%左右,西藏为8%左右,江西、新疆为7%左右,安徽、宁夏、湖南、湖北为6.5%左右。
但受疫情反复频发、俄乌冲突等因素影响,经济运行中供给冲击、需求收缩、预期走弱三重压力有所加大,消费者消费信心不足,实现这一增长目标并不容易。
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房地产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与房地产相关的贷款占银行信贷的比重接近40%,房地产业相关收入占地方综合财力的50%,房地产占城镇居民资产的60%。从未来看,中国仍处于城市化较快发展阶段,巨大的需求潜力将为房地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但现实数据是,2022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滑10%,销售规模下滑25%,对经济形成“负贡献”。广东省城乡规划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从短期经济目标实现角度看,如果能将房地产对经济拖累效应扭正,2023年GDP目标实现难度就会降低。各地也想借着政策“红利东风”,将2022年砸出的负增长“大坑”填满,既稳定楼市,也实现经济目标。
截至1月30日,已先后有江苏、河南济源、云南昆明、河南焦作、辽宁、广东、贵州习水县、上海等地区,在提振2023年经济的会议和文件中把提振住房消费纳入到新一年经济发展框架之中。
1月16日,江苏发布《关于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的若干政策措施》,从换购住房个人所得税、公积金贷款政策、动迁安置补偿、商品房价格备案等角度落实购房需求提振的支持。
1月27日,辽宁发布《辽宁省进一步稳经济若干政策举措》,明确鼓励二手房交易和新建商品房销售享受同等补贴支持政策。
1月28日,广东省住建厅负责人在广东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表示,今年将大力促进住房消费。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积极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为以旧换新、以小换大、生育多子女家庭住房消费提供便利;并按规定落实个人购买住房契税及换购住房个人所得税等优惠政策。
1月29日,上海市发布《上海市提信心扩需求稳增长促发展行动方案》,除支持合理住房消费、满足房企融资需求外,还提出启动10个城中村改造项目。
这些政策释放出的信号是,自2022年以来房地产支柱产业地位明显提升背景下,“房地产业与宏观经济”的关系明显增强,住房消费地位进一步上升。